卤素灯原理及使用方法?
卤素灯的基本发光原理和白炽灯相同。其工作原理:接通电源后,灯丝发热,钨原子在高温下被蒸发后向玻璃管壁方向移动,当接近玻璃管壁时,钨蒸气被冷却到大约800℃并和卤素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卤化钨。
卤化钨向玻璃管中央继续移动,又重新回到被氧化的灯丝上,由于卤化钨是一种很不稳定的化合物,其遇热后又会重新分解成卤素蒸气和钨,这样钨又在灯丝上沉积下来,弥补被蒸发掉的部分。
通过这种循环过程,灯丝的使用寿命不仅得到了延长,而且还得到了更高的亮度。
卤素灯泡(英文:halogen lamp),简称为卤素泡或者卤素灯,又称为钨卤灯泡、石英灯泡,是白炽灯的一个变种。
白炽灯发光原理
所有白炽灯的发光原理都是利用物体受热发光原理和热辐射原理而实现的,最简单的白炽灯就是给灯丝导通足够的电流,灯丝发热至白炽状态,就会发出光亮,但这种白炽灯的寿命会相当相当的短。目前我们见到的白炽灯之所以采用了以下各种技术,其目的都在于使得白炽灯具有更长的寿命和使用起来更加方便:真空玻璃管(减少灯丝氧化程度)、灯脚(便于你将灯泡插在灯座上)、填充惰性气体(增加灯泡的亮度以及使用寿命)等等。
白炽灯的运作原理是什么?
电流的三大效应:1.任何导体中有电流的时候,导体都要发热,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2.在导电的溶液里有电流的时候,溶液里要发生化学变化,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化学效应;3.当导线中有电流的时候,在导线周围就产生跟磁铁相同的作用,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
白炽灯就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白炽灯发光时,灯丝(钨丝)的温度可达2000℃(物体的温度达到1700℃以上就发白光,叫白炽状态)以上,为防止钨丝在高温下氧化,小功率的灯泡都抽成真空。60W以上的灯泡中冲入氮、氩等气体,可以减缓钨丝在高温下升华,钨丝的温度可达2400℃~2700℃。
温度实在太高,所以升华不能绝对避免,钨丝升华成的钨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灯泡壁就会凝华,附着在灯泡壁上,是灯泡亮度降低。白炽灯的灯泡做成梨形,就是为降低钨丝的先升华后凝华对亮度的影响。
白炽灯的工作原理和白炽灯发光原理是什么?
1、玻壳做成圆球形,制作材料是耐热玻璃,它把灯丝和空气隔离,既能透光,又起保护作用。白炽灯工作的时候,玻壳的温度最高可达100℃左右。灯丝是用比头发丝还细得多的钨丝,做成螺旋形。这种极细的螺旋形的钨丝拉成一条直线竟有1米多长。
2、同炭丝一样,白炽灯里的钨丝也害怕空气。如果玻壳里充满空气,那么通电以后,钨丝温度升高到2000℃以上,空气就会对它毫不留情地发动袭击,使它很快被烧断,同时生成一种黄白色的三氧化钨,附着在玻壳内壁和灯内部件上。
3、要是玻壳里残留的空气比较少,那么上面讲的过程就会进行得慢一些,钨跟空气中的氧化合生成一薄层蓝色的三氧化二钨和氧化钨的混合物。
4、长时间的高温使钨丝表面的钨原子像水蒸汽一样不断地蒸发扩散,然后一层又一层地沉积到玻壳的内表面上,使玻壳慢慢黑化,越来越不透明。钨的蒸发也使钨丝越来越细,最后烧断。灯丝工作温度越高钨的蒸发越快,白炽灯的使用寿命就越短。
5、白炽灯的发光原理在前人不断地努力下逐渐开始发展出了其他种类的新型灯具,因此白炽灯不仅是灯饰时代的伟大创作,同时还是各大灯具的先驱。
白炽灯的工作原理和白炽灯发光原理是什么?
1、玻壳做成圆球形,制作材料是耐热玻璃,它把灯丝和空气隔离,既能透光,又起保护作用。白炽灯工作的时候,玻壳的温度最高可达100℃左右。灯丝是用比头发丝还细得多的钨丝,做成螺旋形。这种极细的螺旋形的钨丝拉成一条直线竟有1米多长。
2、同炭丝一样,白炽灯里的钨丝也害怕空气。如果玻壳里充满空气,那么通电以后,钨丝温度升高到2000℃以上,空气就会对它毫不留情地发动袭击,使它很快被烧断,同时生成一种黄白色的三氧化钨,附着在玻壳内壁和灯内部件上。
3、要是玻壳里残留的空气比较少,那么上面讲的过程就会进行得慢一些,钨跟空气中的氧化合生成一薄层蓝色的三氧化二钨和氧化钨的混合物。
4、长时间的高温使钨丝表面的钨原子像水蒸汽一样不断地蒸发扩散,然后一层又一层地沉积到玻壳的内表面上,使玻壳慢慢黑化,越来越不透明。钨的蒸发也使钨丝越来越细,最后烧断。灯丝工作温度越高钨的蒸发越快,白炽灯的使用寿命就越短。
5、白炽灯的发光原理在前人不断地努力下逐渐开始发展出了其他种类的新型灯具,因此白炽灯不仅是灯饰时代的伟大创作,同时还是各大灯具的先驱。
标签: 白炽灯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