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房价比是考核房价高低的关键指标,国内收入房价比现在合理吗?
房子贵不贵,不能但看房价绝对值,关键看居民买房容不容易,于是引进了一个房价收入比来衡量居民买房子难度。也就是房价总值与居民收入的比值,一般选用某些个城市的房子均价与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均值来衡量。
国际上通用的说法是房价收入比在3-6之间属于合理范围,美国一家机构发布了《2019年全球住房可负担性调查报告》,以一个城市房价中位数*家庭年收入中位数来计算负担能力,计算出4个等级:
可负担房价的房价,3倍以下的房价收入比
中度不可负担,3.1-4.0倍的房价收入比
严重不可负担4.1-5.0倍的房价收入比
极度不可负担,超过5.1倍的房价收入比。
要注意的是这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房价收入比,与我们经常见到的一个个人中位数收入是不一样的,根据计算香港房价收入比高达20.9成为世界上最难买房的城市。
2018年9月中国全国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中位数为126万元/套,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4336元,一家三口计算两个人的收入来衡量房价收入比,25.88,如果以此计算,比香港还高,是不是计算有误呢/我思来想去,找不到哪儿有错误。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自于中经网,而房子数据来自于全球经济数据。
按照这个标准,北京11月房子均价是59058元,18年前三季度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是46426,折算成年化可支配收入就是61901元,也就是可以买一平方米的房子,两个人一年可以买2平方米的房子,购买一套100平方米的 房子夫妻两个不吃不喝需要25年。与上述的全国平均房价收入比差不多。
可见我们城市的房价是高的离谱的,因此有逃离北上广深的说法。实际上在某些18线小地方,房价也是很高 的,很多人工资也就是3000余元,可房价在15000左右,也就是能够买2平方米 房子,与北京相差无几。
个人月收入(中位数):每平米房价,约等于1:2。
超一线每平10W+的房子,接盘刚需,是月收5W+(税后)精英。超一线确有数十万甚至成百万的从事金融、IT、科研、高端技术服务、教培、奢侈品中介营消人士,能为10W+接盘。
同理,新一线3至5W+房价,需数十万规模的月收1.5至2.5W+精英接盘。
家庭主力月收入,要罩得下住房成本,即总房价的无风险月息。例,10W+,100平得要1000万,其长期定投月息近5W。
这样,家中另一人收入,支付再教育、子女教育、养老、医疗、交通、通信、应酬、礼节、生活等费用,才有生态和持续。否则,此地域,就不该是你能承载之地。
那么,超一线会到20W+吗?那就看有没数十上百万月收10W+(税后)的新精英来接盘。这年收超百万+(税后),税前约要200万。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兄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所以有了10W+。但先富要带动共富。不可能长期是一部分先富者享受发展红利。
不要听炒房者忽悠,房价基本就这样稳定了。适不适合某处生存发展,对比下这个1:2,就比较清楚了。
“房价收入比”是指“房屋总价”与“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房价收入比指标主要用于衡量房价是否处于居民收入能够支撑的合理水平,直接反映出房价水平与广大居民的自住需求相匹配的程度。
对于目前的环京城市来说,大部分本地人都面临一个情况,房价高收入低根本买不起,而买房的客群大部分是北京打工的北漂一族刚需购房人群,还有就是投资客居多。
所以对于本地居民来说是不合理的,但对于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贡献,毕竟北京要疏散非首都功能,人口外溢,产业外溢,这是好事啊,往长远看最后获利的还是当地居民。
标签: 房价比